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22的文章

熱到無上限~你都躲在哪?

圖片
熱到無上限~你都躲在哪? 去泡個水嗎?Oh不~兩個月來沒下幾滴雨的溪流,也是溫水煮青蛙般地不舒服。那溪裡的魚哪裡去?除了大石塊邊的 跌水瀨區 , 岸際草叢 根系緊抓著砂石較不易被水流捲動,因此邊緣常往下被刮出一個相對深一點點的流路;加上遮蔭的涼爽,就成為旱夏重要的救命庇護區。 台灣東北部持續在太平洋高壓壟罩下,在南部中部大雨特報的同時,基隆宜蘭已經有幾個地方進入缺水危機。祈求風調雨順之外,我們除了節約用水,還應該重新思考,為溪邊多留些自然草叢樹林,為艱困求生的生命,都留下最後的調適生機。 延伸閱讀| 濱溪植被還有哪些功能?〈 環境梯度的觀察 〉 濱溪植被四季都重要!〈 春江水暖誰先知? 〉

夏季的辮狀河保健:打通鬱結、舒展能量與生機

圖片
台灣常見的沖積河谷,總有不只一道、 像麻花辮一樣的寬淺流路交織。 這些「辮狀河川」的流路斜切過土砂堆積的砂洲,形成我們不易察覺的高低落差, 因而有時左路較緩,有時右路較緩,而 這些變化中,對土砂產生了不同的搬運力道,並形成有變化的底質棲地。 在這些辮流交織的過程, 水生動物們就像在互相連通的交通網及食物網中, 能依據自己的需求,移動到有合適流速、 以及因此有適合其覓食或繁殖環境的棲地。 而兩股水流交會的十字路口,通常會有稍強的水勢, 而露出較大的塊石,並在它下方產生一處小小的深水域。 這個稍深水域常聚集了比周圍多的魚,原因就如同我們的十字路口, 會有繁忙的各種交流交換,這裡也一樣:兩股水流沖下來的小昆蟲、 懸浮的碎屑食物,集中並稍稍停留在這匯流處。 因而有許多掠食魚種規律地在水花下穿梭, 也有底棲的肉食雜食者趴在水花下的石頭上等待食物掉下來。 耐心在這待久一點,也可能看到,從塊石間探出狙擊的鱸鰻或塘鱧。 這些流路分開與交會的地方,在平時是動物棲息的熱區, 在洪水事件時則是水流力量得到舒緩的關鍵。 辮狀河的特性就是持續變動,靠著在砂石的堆積間擺盪, 來平復水勢的能量。每一場大雨帶下來的砂石及水量, 都可能讓他需要再扭一扭身軀, 找出一個能讓暴衝的能量重新平衡的路徑。而這個扭動平衡的過程, 就需要足夠的河道寬度,才不會讓人們硬碰硬辮狀河奔放的脾氣。 這些從舒展到舒緩的過程,需要一點缺口。 辮狀河的自然流路是淺平的,除了大石及岩壁( 包括人工的平滑護岸)旁,平常少有超過成人大腿的深度。 因此水稍大的時候,水位高一點的流路就越過砂洲、開始展寬、 拓展分支辮流。這些經常被展寬鬆動的砂洲邊緣、 或水越過重新塑形的橫向淺瀨, 往往有比常態主流路更多能被生物利用的孔隙。 尤其當主流路水勢湍急時,這些次流路可以供魚蝦蟹鑽游、 撥動身軀,躲到石間孔隙裡面,或許是牠們避開洶湧急流的方式。 這些可以視為「黃金地段」或「避難巷弄」的辮流交叉點, 不僅是生物生活的重要空間, 也是我們能運用自然消能原理降低水勢災害的關鍵。當我們因疏濬、 採砂、施作工程得暫時圍水時,別忘了要想到這些辮流日常的功能, 撤場前,順手回復河流可以舒展的空間,才不會讓新的災害壓力或生態怨念,從囚梏鬱結中爆發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