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遊東北角】大溪川––流動的邊境


我們有許多來宜蘭大溪的理由,
例如漁港的海鮮、石花凍、蜜月灣衝浪、桃源谷大溪線步道
……或者,探訪大溪本身。

這個聚落的命名由來——那是自北路入蘭的人們遇上的第一條大溪,溪流卻反過頭,以大溪聚落為名,就被叫大溪溪,或大溪川。

大溪河濱公園對面就是河口,這河海交界的寬闊區域,或許比公園更適合當夏日的戲水池。在河口回望舊大溪橋的幾個拱,彷彿入山的殿門,而對側就是一波波的浪,就是海。

這確實是個出入邊境,而邊境本身就是流動的。除了橋與海,其餘都無法預期,或許這次你踏上鬆軟的沙灘,感受海浪一波波進入河口,沿岸水池般的緩流區沈澱著如花的海菜,裡面逡巡的是彩色的海魚,長大後或許就是港邊漁攤上賣的紅槽或雞仔。

銀紋笛鯛(紅槽)幼魚;無棘海龍

哪天下過一場大雨,溪口就突然變成湍流,腳底感受到的不再是軟沙而是石礫,這時細看流紋之下,竟有無數的小魚頂著水流逆溯,有的近乎透明,只在鰓處帶著紅暈,有的卻已經產生褐黑相間的條紋,這是日本禿頭鯊的幼魚,準備從海中透明懸浮的童年,進入淡水斑駁底棲的餘生,河口就是青春的邊界。漁人會趁他們還未沉底,用三角網捕撈,俗稱紅頭魩仔。

紅頭魩仔(日本禿頭鯊幼魚)

河口總在變形,舊地貌如同幻影。
沙與石,鹹與淡,
在大雨與大旱間擺盪,
這是河口的某種樂趣,
因為我們能只用一個長假看到滄海桑田。

等下回再去,大溪川又只剩涓涓細流,鷺鷥聚在淺水邊撿食垂死的魚,溪的時期快過去了,只剩乾旱的沙洲,灰色沙洲上堆滿各種曬白的貝殼,彷彿這裏又曾是海。 


觀察地點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武塔人的回憶,消失的南澳南溪(下)

遠望坑溪的復健:羽豐米也要魚豐

寒流中的毛毛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