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日本禿頭鯊」標籤的文章

武塔人的回憶,消失的南澳南溪(下)

圖片
(回顧上集,請點 這裡 ) 看完南澳溪的出海口,我們驅車上行,來到澳尾橋。 地方天然的泳池與跳水台 從澳尾橋朝上游鐵路橋的方向望過去 「鐵路橋到澳尾橋這一段,烏魚很多,澳尾橋開始往上游,會形成一個又一個很深的水潭,是台灣鯽魚最多的地方,也是我們部落居民跳水玩水的地方,國小的時候還是只有單行道的蘇花臨海道路(日本人開的),我們會跟著比較大的孩子一起玩,直接助跑跳下去,那很好玩,高度快要十米,水深也有五、六米深,跳下去都是泥沙、黏土,不會撞到石頭。」 我跟隨永光大哥沿著澳尾橋附近的公路徒步,去看另一個跳水點。 「這裡比較陡,我們會到下游抓樹藤再爬上來。」熱愛跳水玩水的我,一邊想像這幾個跳水點如果還在,完美的高度、水深、地質,那會是一個多棒的熱點。 「在我升高中之後,臨海道路重新開挖、打水泥,拓寬成現在雙線道的蘇花公路。你看這裡,這邊以前都是深潭。」永光大哥指向公路旁被樹叢掩蓋住的方向。 「深潭裡面會沉積黏土,有禿頭鯊、蝦子還有鱉。我最喜歡抓鱉,因為鱉喜歡沉在泥巴,還有枯葉樹枝遮蔽的地方,只要用棍子敲敲牠的背牠就會衝出來。這裡還有很多台灣鯽魚游來游去,可能吃的東西也多,我觀察牠們不太喜歡在急流那種地方生長,幾乎都是在深潭看到牠們。」 現在的深潭已經所剩無幾。 然而,「民國71、72年以後,蘇花公路底下的溪床開始出現一堆又一堆的石籠,一直延伸到上游。」 「這段岩壁長年累月被水沖擊,其實很堅硬,不知道那時候他們放石籠的目的。放了石籠之後又用土方覆蓋,還為了疏濬把河水都引到中間,深潭後來就都沒有了。」 我們與溪水的距離 澳尾橋下的河床現況 永光大哥的藍色小貨車停在視野最好的避車彎。 「以前河道的中間都是芒草,沒有牧草也沒有銀合歡,可以直接看到對面的武塔國小。現在的堤防是北迴鐵路蓋的時候才有的。」 「國小的時候,有外地人來種西瓜,我們最喜歡六月的採收期,因為西瓜會隨著水流下來,小孩子就會去下面等西瓜,如果颱風天淹過去,西瓜也會跟著一直流下去,老闆沒做幾年就因為虧本不種了。」 「也是國小的時候,莎韻之鐘那裡有一個『永富砂石場』,挖完砂石後會有很深的地方,颱風大水後就形成一個湖泊,我們會去那邊釣魚,有時候會有蠻大的鯽魚,烏魚也有但沒有很多,不過砂石場在我國中之後就沒有再經營了。」 「民國74年左右,北迴鐵路的堤防被大水沖掉,全村趕快拿沙包去堆,不然整個水會衝進武塔部落裡面,那時鐵路下...

武塔人的回憶,消失的南澳南溪(上)

圖片
編按:2021 年來到傳說中的宜蘭亞馬遜,看了 一整年乾涸及疏濬採砂的擾動 後,怎麼樣也都等不到南澳南溪回到原來的樣子,或說,想像不出南澳南溪原本該是什麼樣子?於是,我們跟著 海石頭海島工作室 的夥伴,聽聽從小生活在這裡的永光大哥,談談他心中的南澳南溪。

【溪望‧心理測驗】你最像溪裡的誰?

圖片
你到一條老街時,都會做什麼呢? 透過你的旅遊偏好,測測看你和哪個溪流生物最相像吧! 做好決定了嗎?到下面去看結果  ↓ ↓ ↓  ( 想更了解鱸鰻 ) ( 想更了解食蟹獴 ) ( 想更了解烏尾冬 ) ( 想更了解日本禿頭鯊 ) ( 想更了解枝牙鰕虎 ) ( 想更了解擬鯉短塘鱧 ) ( 想更了解扁蜉蝣 ) 你的朋友們又是什麼溪流生物呢? 快把心理測驗分享給他們試試! [Line分享] | [臉書分享] 文 / 圖:李政霖

溪望事件簿七夕號:野溪戀不完(上)

圖片
面對愛情,溪流裡的生命各有不同的性格及追愛策略,因而能在自然的多元環境找到自己繁衍的方法,並善用季節變化等等變動及差異,發展出各安其命的生存空間。 這些愛情宣言和戀愛性格,都焠煉自每條流域的氣候、地質地形、生物地理區等機緣巧合下的組成。這些姻緣牽起從山到海的生生不息,既是千萬年所形成的平衡,也是我們未來年年有魚的永續基礎。那麼,我們的七夕誓言,是不是該包括一起守護牠們的愛呢?先來看看牠們如何為愛勇敢一回! 了解更多愛: 一生追逐,充滿挫折也不停歇

〈溪望事件簿〉生命,會找到出路?

圖片

石頭上的數學考卷~蔬食的魚請作答!

圖片
溪畔少年的煩惱 戲院播著「回到未來」的那個夏至,東北角的一條小溪旁,微弱的南風中,漫著溫溫的泥土味。 「 八婷 還沒來喔,女生就愛遲到。」綽號「運將」的黝黑少年說,順手拾起一顆石頭用力擲進溪中,霎時水花飛濺、水下幾十個黑影放射竄開。

非鯊非虎像和尚?窺見日本禿頭鯊

圖片
黏在石頭上的魚 「魚被黏在石頭上!」 北台灣的某條溪流裡,撐著膝蓋半蹲在溪裡的小小喵,盯著湍瀨區的幾塊大石頭,看得入神,渾然不知半個屁股都泡進冰涼的溪水裡了。 「這是日本禿頭鯊,牠們是自己跳上來黏住的喔。」小小喵的爸說。 「嗄?溪裡有鯊魚?」 「其實牠們不是真的鯊魚,是一種鰕虎。」 男人拿了一個小撈網,用手把石頭上的一尾禿頭鯊撥進網中。 「你仔細看牠的胸部,是不是有個吸盤?」 「有耶!真的會吸嗎?」 「會! 牠們的腹鰭在胸部,長成吸盤的形狀,真的有吸盤的功能。這類的魚都叫鰕虎,牠們就是這樣暫時吸在游不上去的石頭上,然後扭動身體慢慢往上,或者等待水流比較大的時機用力衝上去。」 「為什麼要一直往上游?」 逆流的生命史 「牠們要找到一塊適合的地方,作為牠們的『秘密基地』,在大石頭下挖 地穴築巢,產卵生小孩。你看,這裡大部分都是小石頭,所以牠們要往上找。」 「愈往上去,溪水不是愈急嗎?小魚一孵出來就要用力吸在石頭上? 感覺命苦。」 「誰教你講命苦這個詞的呀?」男人挑了挑眉毛,斜眼看著女兒,「小魚苗剛孵出來的時候,很小很小,吸盤也沒長好,所以根本吸不住石頭。」 「那…?」 「沒錯,牠們會…被水沖走!」 「就像玩滑水道一樣?」 「就像沖馬桶一樣。」 「噗~沖到哪裡?」 「海裡。」 「哇!」小小喵的驚嘆聲響徹雲霄。 「然後,牠們就在海裡漂啊漂,每天慢慢長大變得強壯一點點,就這樣漂了半年,有天牠們嚐到淡水的味道,於是用力往淡水的方向游去,就到了出海口,然後就會游進溪裡。」 「會回到自己出生的溪嗎?」小小喵睜圓了澄澈明亮的雙眼。 「不一定喔。說不定有那麼一點點可能。但實際上,牠們絕大部分,都會在海裡就被大魚吃掉了,有時候到了溪口,會整群被東部的居民用魚簍或三角網撈起來,做成沙西米,是一種古老的高級料理喔。」 「是魩仔魚嗎?」 「長得很像,但是可以看到紅紅的內臟,所以被稱作紅頭魩仔,撈法、賣法、吃法都不一樣,售價高很多喔!下次去花蓮找馬耀阿伯,他就會請妳吃吃看。」 「爸爸你很壞。」又露出正義魔人的表情。 「原住民稱牠們『VULAU』,意思是『月亮的孫子』,也許因為滿月的時候,潮水變化特別大,淡水與鹹水的差異大而讓牠們更積極地往溪裡游,大量群聚而更容易撈捕。也可能祖先稱牠們是月亮的孫子,是要提醒後代尊重牠...

河裡也有灰犀牛

圖片
盛夏我們一群人在東北角的溪水裡,只要靜靜不動站一會兒,清澈見底的腳邊就有機會看到大大小小的日本禿頭鯊,有的看起來是剛抵達的小小班、有的已經可近10公分,中間還不時穿插閃電光澤的枝枒鰕虎、大花臉的吻鰕虎。但往前走不久,越過兩米高的取水堰,溪水從抬高的河床下滲成伏流以致水位極低,雖仍清澈但魚況如荒漠,禿頭鯊屈指可數,其他沒吸盤無法攀爬的種類就更看不到了。此溪污染甚少,更因此震驚於一處取水的設施,就這麼輕易阻斷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