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塔人的回憶,消失的南澳南溪(下)

(回顧上集,請點這裡

看完南澳溪的出海口,我們驅車上行,來到澳尾橋。

地方天然的泳池與跳水台


從澳尾橋朝上游鐵路橋的方向望過去

「鐵路橋到澳尾橋這一段,烏魚很多,澳尾橋開始往上游,會形成一個又一個很深的水潭,是台灣鯽魚最多的地方,也是我們部落居民跳水玩水的地方,國小的時候還是只有單行道的蘇花臨海道路(日本人開的),我們會跟著比較大的孩子一起玩,直接助跑跳下去,那很好玩,高度快要十米,水深也有五、六米深,跳下去都是泥沙、黏土,不會撞到石頭。」


我跟隨永光大哥沿著澳尾橋附近的公路徒步,去看另一個跳水點。

「這裡比較陡,我們會到下游抓樹藤再爬上來。」熱愛跳水玩水的我,一邊想像這幾個跳水點如果還在,完美的高度、水深、地質,那會是一個多棒的熱點。

「在我升高中之後,臨海道路重新開挖、打水泥,拓寬成現在雙線道的蘇花公路。你看這裡,這邊以前都是深潭。」永光大哥指向公路旁被樹叢掩蓋住的方向。

「深潭裡面會沉積黏土,有禿頭鯊、蝦子還有鱉。我最喜歡抓鱉,因為鱉喜歡沉在泥巴,還有枯葉樹枝遮蔽的地方,只要用棍子敲敲牠的背牠就會衝出來。這裡還有很多台灣鯽魚游來游去,可能吃的東西也多,我觀察牠們不太喜歡在急流那種地方生長,幾乎都是在深潭看到牠們。」


現在的深潭已經所剩無幾。

然而,「民國71、72年以後,蘇花公路底下的溪床開始出現一堆又一堆的石籠,一直延伸到上游。」

「這段岩壁長年累月被水沖擊,其實很堅硬,不知道那時候他們放石籠的目的。放了石籠之後又用土方覆蓋,還為了疏濬把河水都引到中間,深潭後來就都沒有了。」

我們與溪水的距離


澳尾橋下的河床現況

永光大哥的藍色小貨車停在視野最好的避車彎。

「以前河道的中間都是芒草,沒有牧草也沒有銀合歡,可以直接看到對面的武塔國小。現在的堤防是北迴鐵路蓋的時候才有的。」

「國小的時候,有外地人來種西瓜,我們最喜歡六月的採收期,因為西瓜會隨著水流下來,小孩子就會去下面等西瓜,如果颱風天淹過去,西瓜也會跟著一直流下去,老闆沒做幾年就因為虧本不種了。」

「也是國小的時候,莎韻之鐘那裡有一個『永富砂石場』,挖完砂石後會有很深的地方,颱風大水後就形成一個湖泊,我們會去那邊釣魚,有時候會有蠻大的鯽魚,烏魚也有但沒有很多,不過砂石場在我國中之後就沒有再經營了。」

「民國74年左右,北迴鐵路的堤防被大水沖掉,全村趕快拿沙包去堆,不然整個水會衝進武塔部落裡面,那時鐵路下面的橋墩地基也被沖掉,村長廣播全村來搬沙袋,怪手也去挖,趕快回填才沒有出事情。」

「自有記憶以來就有鯽魚,他是原生種,但是現在看不到了,而且被外地的魚侵入,像是紅貓、一枝花、溪哥、吳郭魚,民國103年何氏棘魞出現,就什麼都沒有了完蛋了。」

往前的同時,看到有人徒步環島,永光大哥說要他走沒辦法,現在體力沒那麼好。我很好奇,那以前是多好?


以前是烤肉、抓烏魚的地方,現在雜草叢生,不過其實底下都是水。

「這裡都是深潭,民國81年,我的父母親、我的老婆家人,都會來這裡烤肉、抓烏魚。主流打到這裡,這邊烏魚就很多,以前河道不在現在看到的中間,是在靠岸這裡,打過來後會切到對面山壁,對面也是深潭。」

「幾年前做了便道弄了土堤,深潭不見,變成這樣都是草叢。」靠近一看,比較像水澤,一整片都有水,旁邊的山壁也都有水的痕跡。

「這個主要的河道,我們人為是沒辦法改變他的,一定會衝過來。」

「這裡也很多山羊,牠們喜歡在峭壁的地方,等一下我們到下游看。」永光大哥帶著墨鏡淺淺一笑,顯然也是經驗豐富的獵人。

接著我們移動到哈卡巴里斯橋邊,穿過叢叢牧草、蘆竹,踩著軟軟的沙子來到水邊。

哈卡巴里斯橋旁,這回我們沒走公路,而是鑽進牧草裡。

「這些牧草不是本土種,是當初做邊坡時種的。蘆竹才是,它原來生長的地方就在河灘。」永光大哥一邊走一邊說。

「我們剛剛不是講過,前面的水成一個半月弧線流到對面山壁,這段是很平緩的深潭區,打到山壁再慢慢流下來。夏天的時候水很小,我們會來潛水,晚上射鱸鰻,還會抓到蝦子,蝦子蠻大的,應該是海岸那邊來的泰國蝦,這邊也有台灣鯽魚,只有武塔村的人會來這邊射魚,別村的會去莎韻橋那邊。」


水流沿著山壁,形成緩而深的潭區,以前夏天的時候會在這裡潛水、抓鱸鰻。

「這一帶,以前就是很平緩的地方,小時候還會來釣禿頭鯊,以前禿頭鯊很大,他什麼餌都不吃,也不吃蚯蚓很奇怪,我那時候用三個鉤子變成一個霸王勾,直接用勾的勾起來,釣了十幾隻。」

「現在這樣水流太急了啦,沒有石頭擋著,而且太淺,已經完全遭到破壞。一個是因為疏濬,把整條河流的石頭全部掃光,前面第一次、第二次疏濬,想說奇怪石頭怎麼都沒有了,後來開村民說明會說那個大石頭不要帶走,才知道大石頭被搬走去賣,一直到澳尾橋下面都沒有石頭,魚類要躲藏的地方全部沒有。」


疏濬時大石頭都被搬走,水流變得很急,喜歡緩流的生物也就消失了。

「再來是人為,毛蟹四月份下去開始產卵,到七、八月小毛蟹出來,他們要往上走,但是夏天很多人玩漂漂河,一天好幾百人次踩踏,從金洋部落以下到無名溪,有太多外地遊客。」

離開時,碰巧遇到幾個武塔小朋友,手拿魚叉跟面鏡,車也停下打招呼。
「他們要去打魚啦!」永光大哥轉過頭很高興的跟我說。


「這裡,我們游泳的地方。」永光大哥打開車窗,手指莎韻橋旁。

「我們會來莎韻橋旁邊抓鱸鰻、鱉,伸手進去石壁的洞抓毛蟹,小時候都在這邊游泳,比澳尾橋那邊還深,超過五、六米。後來因為部落要引水,放了消波塊,這段也因為疏濬整個河道都變了,原本對面也都是深潭,那邊都是我們打獵的地方,岩壁上面有什麼你知道嗎?台灣山羊!」

「好啦回去啦,下次我們再往裡面走。」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遠望坑溪的復健:羽豐米也要魚豐

寒流中的毛毛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