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有「溪石」標籤的文章

疏濬採砂後的妳,還可以恢復健康美貌嗎?

圖片
雨季結束後的這一天,南澳陽光燦爛,溪床卻依舊慘爛,看來被戲稱為「南澳南溪賽車場」的這裡,在一年來的 疏濬暨土石採取 工程結束後,即使曾歷經單日破百厘米的冬雨洗禮,並沒有讓她恢復生機。因為這樣 沒有善後的撤場 ,如果又像去年梅雨颱風都不光臨,原本 有深有淺、自然擺盪或辮狀交織的棲地 ,不知還要等多久、有多大的雨勢,才能發育回來?

問河溪「孔隙」為何物,直教魚生老相許?

圖片
從河說起的關鍵字中,常常出現「孔隙」這個詞,在河溪治理工程中,也開始出現「多孔隙護岸」的說法和做法。大家在乎的孔隙到底是什麼?今天,我們用一些溪流裡的影像,讓生物自己說話,關於他們利用的孔隙。 孔隙其實不一定是(而且很少是)一個具體的洞,石頭和石頭之間、石塊在岩壁旁、沒有完全密合交界的大小縫,就是最普遍的孔隙。 完整的物體出現的裂縫也是一種孔隙,比如岩壁在軟弱的節理處被水逐漸侵蝕,形成凹槽或不平整的表面;或人工護岸基腳被掏刷,不易被塞滿的掏刷面成為了水生動物利用的掩體。 石塊的凹處也是褐塘鱧適合埋伏的場所 護岸基腳掏空形成的孔隙 在夏天常是魚群躲日頭的房間 那麼多大才算?多小就不適合?這還真的是自然界最關鍵的「相對論」! 對體高不到 0.5cm 的小毛蟹來說, 2cm 可能就大到沒有遮蔽;而對體長 25cm 的大石賓來說, 2cm 的縫不會吸引他。引用釣魚人常說的:「大孔大魚、小孔小魚、嘸孔就嘸魚。」重點還是要看你針對什麼樣的生物,而牠們又利用那樣的環境做什麼。 為了搶到最適合自己的石洞,繁殖期的石賓豁出去了! 孔隙也不僅限於石縫之間! 比如水漩渦邊緣形成的停滯沉降區,看起來空曠平坦的靜潭底,彷彿整段溪岸的落葉都被掃到這裡集中堆置,不同腐化程度的葉片果實堆疊間也是孔隙。 你可以說米蝦及石蠶在這裡刮食葉片表面腐植質,從容用餐;當牠們吸引了掠食者前來捕食時,也可以說米蝦躲進葉隙孔隙躲避吻鰕虎。 溪床上的孔隙為何不會被塞滿? 有的位置跟水流間的關係,本來就不容易 沉降 細小砂石! 大石塊組成的溪床階梯,在跌水間常有不小的孔隙;苦花喜歡在這高溶氧環境穿游(推薦造訪: 苦花的大石運動場 ),鱸鰻則愛這良好的狙擊點位,總是大石障礙前移動較緩慢的魚群可吃。 大石塊組成的溪床階梯下,也是鱸鰻熱愛的狙擊點 而瀨區形狀不一的石頭層疊,並不會像規格一致的磚塊,但流動的水勢又 淘選 了會沈澱在此的特定粒徑大小,所以活水不缺孔隙。水流弱時,帶來較輕的細沙,但水流較強時,表面不夠重的又多半被帶往下一緩流處。這些薄薄的、沒被壓實、也沒覆蓋整塊塊石的細沙,動物可以藉由身體擠開,算是河溪裡的軟組織。 石下總有瓢鰭鰕虎容身之處 有的孔隙其實只是輕輕塞滿,但沒有被壓實,四周也還凹凸有緻,或許不影響牠們被利用的理由。因為動物也會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自己營造孔隙。 日本瓢鰭鰕虎的逃竄常帶有一溜塵煙,就是...

給苦花清涼的大石運動場

圖片
因為辛苦工作一週,假日卻無法出門踏青運動而感到無奈嗎? 還是與不能外出放電的幼獸一起關在家裡,被煩到理智線快斷裂了呢? 好在網路上越來越多宅家自娛的方法,讓大家在能自己管理的安全空間內好好地運動。溪流裡大家最熟悉的苦花,也來現身示範一下什麼叫做苦中作樂!一尾魚、一顆石頭~也能樂游游!

溪石~年年有魚的 KeyStone

圖片
大石形成跌水了高溶氧及穩定基質,壁蜑螺產卵寫滿整面石牆 想看溪流裡的生物多樣性嗎?「溪石」其實是背後的隱藏主角喔! 對水域動物而言,溪石影響了牠們的食住行,轄管範圍從底棲的水生昆蟲到上空的溪澗鳥類,「KEYSTONE(基石)」這個詞源不僅發想自建築的基礎,也很貼切河溪生態系的日常。

寒流中的毛毛蟹

圖片
 寒流一波一波報到,你也像毛蟹一樣備著手套和毛大衣了嗎? 其實毛蟹的毛毛手並不為了保暖,當然也不是翻山越嶺時拭汗用的。關於在水中的毛蟹為何有這樣蓬蓬的毛毛螯指,有許多演化的推測,比如增加浮力幫助游泳漂流、感測水流方向及強度、或是較勁威嚇時能比拳頭大。 雖然最近寒流冷颼颼,仍是毛蟹活跳跳的季節,甚至鄉野路邊也更常見到「野生毛蟹」的招牌。因為中秋過後入冬的時節,成熟的毛蟹會從河溪的中上游爬回鹹淡水交界的河口,陸續交配、抱卵孵育,這傳宗接代的旅程也正是人們捕捉食用的熱季。逃過一劫的母蟹,在大約兩週的抱卵後,將變成蚤狀幼體的毛蟹寶寶釋放到海水中,成千上萬的毛寶大多數成為滋養海洋其他動物的食物,倖存的幼蟹就等到下一個春夏豐水時溯回溪流成長。 台灣主要有兩種毛蟹,在河海之間上上下下:分佈西部到宜蘭為主的合浦絨螯蟹(以前分類歸為日本絨螯蟹)、和蘇澳往南整個東海岸為主的台灣扁絨螯蟹(俗稱青毛蟹),曾經是台灣人最熟悉的洄游動物,但旅途複雜風險多,環境的改變早讓毛蟹遽減,過去河邊住家能被上溯幼蟹大軍包圍的盛況,已在近三四十年陸續消失了! 資源要維護才能永續利用,不論是為了享受河鮮懷舊,或是保護近海資源,都需要保護好能讓毛蟹長大繁衍的河溪。生活幾乎都貼著石塊的牠們,要求的其實不多:別太差的水質、沒有完全被截走的水量、夠多夠大的溪石就足矣。 「封溪護漁」的河川是護育種源的資源保護區,我們可以一起守望相助,如果看見蝦蟹籠就通報派出所吧! 看更多| 跟蹤毛蟹的旅程會遇到什麼難 題 ~   保育種源的封溪護魚區在哪裡?  

想不到吧!溪流野營高招

圖片
【專業碎石帳篷建造,祕密大公開!】 # 建材哪裡撿   # size怎麼選   # 幫你畫重點 石蛾(或稱石蠶蛾,caddisfly)是 山溪常見的水生昆蟲之一,你可能對牠本人沒印象,但不難見著牠用小碎石蓋成的帳棚。這些小帳棚常集體 蓋在溪中穩固的石塊上,建材也取自大石的水流背面,因為水流遇到大一點的石塊阻擋,夾帶著流動的砂石因此沉了下來,就成了小型魚類及水生昆蟲青睞的材料。

水,就不愛直來直往

圖片
溪邊 小憩時看一眼橋下的溪流,找找看有沒有一組石頭的排列是直的?有沒有一條超過河寬十倍的筆直水際線? 若你能找到,應該都是人工的水岸或堰壩。在大自然中,水就不愛直來直往,對外在環境有柔軟順應的個性。而年輕氣盛的台灣島,河溪尤其像群精力旺盛的青少年,在奔放澎湃中得藉由折磨消耗讓自己沈靜。 怎麼說呢?

從溪望守護希望—東北角獨立溪流的上河圖

圖片
巡溪,是一起支持『和禾水梯田』的保育和夥人的承諾,說好了想守護的是貫連森林、農田、村落、到海岸的水域廊道,這水資源很重要,但我們知道流淌其間的,不-只-是-溪水。

「洄」到你的「起家厝」--先誠實,再成交--

圖片
【好家在房仲快訊 】 準備登陸台灣島的年輕朋友,歡迎洄家、或勇闖新天地! 【好家在房仲網】,永遠幫助您「洄到好家」。 “東北角全舊豪宅社區,黑潮支線旁” 本期特別推薦稀有極品的全舊豪宅社區, 可能是您曾曾曾曾祖父的起家厝。 少有人為雕琢,傳世好宅,讓子孫綿延榮耀河海。

彩色鰕虎,黑白記事

圖片
豔陽蒸發的水氣,被熱風吹到她小麥色的面上凝成汗珠,無情地說明今夏的乾涸,仍是進行式。 小溪兩岸的野草還喊著:「我們要乘勝追擊。」急往溪床中央擴張。 「來。」朱背樸蟌肩上的那盞橙色明燈,領著她繼續上溯,前方開始出現了更密集更高大的九芎與水同木,那颱風只在溪床撒下了雜亂的斷枝殘幹,卻不願施捨足夠的水分。

石頭上的數學考卷~蔬食的魚請作答!

圖片
溪畔少年的煩惱 戲院播著「回到未來」的那個夏至,東北角的一條小溪旁,微弱的南風中,漫著溫溫的泥土味。 「 八婷 還沒來喔,女生就愛遲到。」綽號「運將」的黝黑少年說,順手拾起一顆石頭用力擲進溪中,霎時水花飛濺、水下幾十個黑影放射竄開。

當家徒四壁~為什麼砌石護岸不見得生態?

圖片
很多努力想成為生態工程的河溪治理,為何常變成生態殺手?關鍵之一在於為了標榜「就地取材,少用水泥」,我們把溪裡最重要的環境因子改變了。除了可能在節能減碳上有九牛一毛的良善但卻對原本住在溪裡的生物帶來比地震洪水還可怕的,無法恢復的毀滅。倘若我們原本的餐桌座椅眠床,被別人都拿去貼在牆上當壁飾,「家徒四壁」或許對這窘境是貼切的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