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遊東北角】北勢坑溪––水火共構的幽谷
/ 台二線濱海公路,和美一號橋站牌附近,我們有兩種選擇。 /
一是往北勢坑內走去。坑就是溪谷,溪谷盡頭是山,路牌標的是「南極玉明殿」,而宮廟的方向,就是曾經的基隆火山群。進山幾十公尺,左側就能下切溪谷,來到最方便的親水點,這是北勢坑溪少數的入口,再往後,離溪只會越來越遠。另一個選擇,是往海的方向去,禮貌借道穿過菜園,走過遍佈巨石的海階,終會抵達北勢坑溪的出海口,選水少的時候,從大石堆中上溯,就能穿越海檬果的森林,經過舊濱海線的拱橋殘跡,來到真正堅穩屹立的北勢坑溪谷。
山內親溪入口;海濱親溪入口
橋是破碎的,剩下的只有拱,而這堅強的形狀,還反覆出現在溪床中——那是長年豐沛的水,逐步挪動石塊,終於成為最穩定的拱形結構,以及分層消能的階梯狀排列,成為北勢坑的堅毅體質。
而除了水的雕塑,還有火的歷史——來自地殼擠壓膠結的硬頁岩,岩漿形成的安山岩,近一步強化了溪床的質地,堅硬的岩體扮演消波塊,日夜抵銷流水的衝力,整條溪亂中有序,渾然天成,從結構到材質,都是天然的固床工事。或許正因如此,北勢坑才能這樣垂直高深,如森嚴的城。
(左) 在人造拱之前早已存在天然的拱型設計(右上) 階梯狀的溪床有效分散化解水的沖蝕力
(右下) 深切的溪谷與堅硬地質保證了溪流環境的相對穩定
這是苦花的城,從沒哪條溪有這麼接近海的苦花族群。
苦花又稱鏟頷魚,他們要用鏟子般的嘴刮取石面繁生的矽藻為食。若非東北角短促入海的獨立小溪,近海處不會有岩塊;若無兩岸適當的遮蔭,水溫就不適合繁殖;但換作太過鬱閉的上游,矽藻卻又得不到陽光而無法生長。
苦花;銀紋笛鯛(海水魚)
水與火共同形塑的北勢坑溪,條件齊備,因此日日可見苦花,他們體側的反光星星點點,閃動在山海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