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VER can help ! 雙溪河的生態系服務

水,因流動而能分享,因流動而變資源。3/22世界水資源日,我們和《肯夢AVEDA地球月》 的夥伴舟遊貢寮雙溪河下游,一起見證了河溪的生態系服務:從山區天雨彙集成溪流的水,如何藉由山海平原城鎮間的流動,成為那麼多生物與人共享的資源!

從東北角淺山丘陵發源的雙溪河,不陡峻也不特別長,從山巒及濱河綠帶間蜿蜒入海。上游和禾水梯田收集取用的溪澗,滋養了水稻及數百種田間生物之後,透過溢流及田土中的下滲移動,又回到支流的中游。溪水在中游湍流經自海洋返鄉的禿頭鯊、鱸鰻、和毛蟹;在石壁潭邊陪戀山的苦花、纓口鰍嬉戲;流經貢寮淨水場,有大半溪水被攔截沿進入平原的則被入河覓食的紅槽連著小豆仔一口吞下自來水管送往基隆;雙溪河是旅路。




躲過大魚掠食的豆仔,長大肥美時就成了河口舊社漁民的河鮮。綽號「船長」的龍門吳里長划著槳大氣不喘地細數家珍:烏魚、黑鯛、花身仔、還有長相奇特的紡車索。因為雙溪河口灣還匯流了另一條嶐嶐溪,在連續礁岩海岸的東北角形成少有的的綿延沙岸,因此涵養了不同需求的各種魚苗,包括許多海洋經濟魚種。

舟行的河港日治時期還設有檢查出口貨運的海關,在貢寮國小前也留有「水返港」的舊名。回家水路上就順手割一把低灘地繁生的鹹草,剖半曬乾,編蓆綁粽都好。「還有老家蓋屋子用的砂(台語發音sua-phiah)!」,連建材都來自雙溪河,河珍就是家珍,好蚌~「有啊,當然有蚌」船長說著就拾起河床上的牡蠣。#雙溪河是百貨行。



砂礔就在河右岸裸露的崩壁下,其實半個雙溪河床都是。未被壓密的準沉積岩,原料是一萬年前大洪水時期雙溪河沖刷下來的砂,在流水與東北季風的協作下,堆成下游兩側的小山。被水流帶來物質反覆膠合成較緻密的,就被居民採集去蓋屋;崩壁裸露的立面上,有棕沙燕、翠鳥等動物,鑿出隧道式洞穴育雛的家。原來生物的家園並非都建構在人們以為的穩固上!崩壁滲水的貧瘠向陽地,接納許多獨特的草花免於其他優勢植物的競爭;低灘地的鹹草、高灘地穴居的陸蟹,都需要河水的週期溢淹才能維持;而平原河流擺盪產生的「受蝕河岸長度比例」,還被歐洲列為反映河岸的景觀生態指標。當然,茂密的河畔林絕對貢獻了水陸域的生產力。#雙溪河是家。



「砂子那麼不牢靠,先民資源較少才會用吧?!」

那記得早上我們在河海之間微突的沙崙看海濱植物、撿拾海漂垃圾淨灘嗎?彎腰累了的夥伴發呆看海,那一道一道規律平行海灘的白浪花,正是海岸線細砂抵擋海潮的打卡證據,砂子以柔克剛的變形金剛之姿,削弱由月心引力及熱對流帶動的龐大海水量體的力道,所以我們才能享受海濱漫步、沙雕及音樂祭,船長的社區才會在這安居了這麼久。而這些砂子,還是雙溪河及北邊的石碇溪,藉由大水期間一次一次從山上幫我們搬到海邊,保家衛國。#雙溪河是交通部#水利署#海巡署#漁業署。


邊工作邊玩了一天,看來雙溪河也是#文化部#觀光局~「真的唷,雙溪河默默做了好多事,照顧了好多生命~」下船喊餓的夥伴趕忙撥開牽罟飯享用了~「咦,血桐黃槿葉包的,連牽罟飯也是雙溪河賞的呦~」

延伸閱讀|
貢寮龍門社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街景解謎】八芝蘭異聞錄:消失的吊橋

灌溉取水如何衝擊河海資源?洄游魚蟹難關多 part.1

寒流中的毛毛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