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取水如何衝擊河海資源?洄游魚蟹難關多 part.2

 


當洄家的路被圍堵到只剩一條,在這條掙扎著存活的旅路上,人工設施維管的各種小狀況,或為了方便管理的慣性設計,也常成為生物們意想不到的大危機!

【前情提要】台灣東部平原的水田進入春耕期起,各水圳供應水源的河川,也都會被被築起土堤、改變流路;大部分、甚至全部的表面逕流,被引導進入狹窄的灌溉渠道,讓寬闊的主河道露出乾涸的床面,如果沒有颱風大雨,乾涸的狀況可長達半年以上。不是沒有水,而是水都去了他處。

河口近海的洄游魚蝦蟹苗,正陸續回到島嶼陸域,沿著大小溪流上溯,展開牠們這一代的成長與繁衍。當牠們隨著岸流被推送到自己的出生故鄉或鄰近河口時,並不知道洄鄉之路新添了更多險阻等著牠們。除了水源被截走、溯到半路就被困在路上乾死之外,讓我們試著從幾條河的現況來理解,看似理所當然的農業灌溉取水,到底用什麼樣的方式,損傷了河溪生物多樣性(或說河海生產力)?

part1,我們介紹了「之一:全河道圍堰取水」以及「之二:制水門放水形成的難關」,最後也稍稍提到了「之三:隱藏版的圳路陷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之三:隱藏版的圳路陷阱

在這條掙扎著存活的旅路上,人工設施維管的各種小狀況,或為了方便管理的慣性設計,也常成為生物們意想不到的大危機!


首先,若河道上的圍堰攔截取了太多的水,放流回下游的管理方式,若採取「水太多了就自然越過渠道制水門上端」,那這裡就多了一道人工瀑布!為了降低強大水勢長期掏刷對構造物的損傷,水牆下還會有幾池水墊,但前幾層都還是產生白花花的紊流及氣簾,大部分的物種在這關就被刷退止步,少數能繼續前進的鰕虎,在這些難關前大塞車,幼小的個體與掠食性的強勢入侵種,僵持在這無所遁形的空間。

而那些不知花了多久爬上垂直水牆的小鰕虎,迎接牠們的可能是三面光空曠的水路,及人為放流而四處擴張的何氏棘魞(俗稱「捲仔」)。自然河流中幼小的個體往往沿著又淺又緩的水際線移動,大魚既不太會衝過來擱淺,又有草叢或石塊的掩護。但在這裡,面對捲仔一波又一波劫路攻擊,已經耗盡體力的幼魚路隊,前進又後退,無處躲藏。(圖片影片場景為南澳溪南澳圳三幹線)

補記6/2起瑪娃颱風外環帶來的雨勢浥注後,閘門開啟、取水圍堰沿著蝕溝衝出缺口,河海廊道再次連通,洄游幼魚迫不及待湧入武荖坑溪。相較於前面被改造城三面光的河道,影片中可看到瓢鰭鰕虎、吻鰕虎、阿胡鰕虎等幼魚如何在淺流中前進;01:30起,同樣是河海洄游的掠食性褐塘鱧及小湯鯉,和牠們的獵物們展開有輸有贏的攻防。

我們能做的,至少至少,灌渠引水制水門以上游的自然河道,請別再改為三面光渠道了。影片當中的這處取水路,在一年以前,還是兩側植被茂密的辮流。

之四:漏水誘使生物誤以為上游,集結在沒路的死胡同


這些上溯中的洄游路隊、或找尋足夠溶氧活水的逃難群,都依循著水流動的方向,視為上游或逃生出口。因此,最枉死的原因,就是選錯路走進死胡同,而在流路還沒完全被阻斷時,耽誤了還能逃難的時間點。


當豐沛水量從圍堰和混凝土構造的接縫找到破口,形成出水、甚至噴泉狀的湧水時,是陷阱。尤其在下游還有上溯潮時,你會看到這誘騙了大量的魚蝦蟹,擠在明明沒有上游的土石堆邊,吸引了鷺鷥、甚至鉛色水鶇,一隻隻捕食。而關閉的洩水門(排砂門)若有漏水,也有善爬的毛蟹鰕虎,拼命地想要鑽進去。此時,即時旁邊通往上游的廊道還開著門,但因為水量比不過這些生態陷阱,沒法把他們喚回正途,最後若越來越乾,可能就困在這裡沒有出路。(影片場景為武荖坑溪冬山圳)


堰堤圍築的時間與規模,決定了一波波綿延上溯的生物,何時會開始受阻。我們能做的,最兩全的還是不把流路全部攔截,留道水流能作為一條不乾涸的溪。在取水取到沒口的河流(逕流無法通海),至少至少等一等,讓上溯的路隊通過,抵達更上游可以成家繁衍的棲所。讓農業的取水,也留給漁業及海洋資源一線生機。

*以上設施或工法用語非專用術語,僅以功能及型態描述。
**無法確定從農田水利署的渠首工取走的水量,是否都供農業灌溉使用,因此本文僅能以「灌溉取水」統稱之。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街景解謎】八芝蘭異聞錄:消失的吊橋

灌溉取水如何衝擊河海資源?洄游魚蟹難關多 part.1

寒流中的毛毛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