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別叫我排水溝—田寮洋無名溪巡溪誌
【貢寮雙玉—田寮洋無名溪】
這是一條溪嗎??其實在周邊走動的人,常以為這是圳路。因為田寮洋農田水圳最後往這裡排水,而她原本就不寬,又已被整理成三面都是平滑水泥牆的「三面光」,因此易讓人忘記這原本是一條溪,連googlemap上描繪的軌跡,都比現場認知的短了些。我們翻出民國84年的經建版地圖,才比較清楚她的迷你集水區,就在鐵路和台二丙公路交界帶的那坨小小的山丘間。
現在這條無名溪的河幅,最寬處也不到4m,但她就從地圖上標高74m的小山出來,蜿蜒地通過田寮洋濕地進入雙溪河,成為實質上最靠近雙溪出海口的小支流(匯口距河口僅3km)。看著地圖忍不住想,雖然小但就這樣經過一系列「森-田-森-田-川」,不同於我們走過的其他獨立溪流到下游仍陡峭,她大部分的流路都很平緩,幾乎就是田寮洋濕地的一部份了。而田寮洋濕地除了是候鳥的驛站,沿著雙溪河大曲流的低窪地勢上,還有複雜的水圳及沼澤交織成水網。沼澤裡還撈得到田蚌、以及跟田蚌共生的高體鰟鲏(牛屎鯽),這都是北台灣還難得可見的平原水系樣貌。因此我們還是別放棄這條無名溝溪吧!
【巡溪日期】:20181019中午,連日大雨轉微雨,高溫23度。
從鐵路下涵洞往上游走,一下子就進入陰濕的狹窄溪谷,左側的草灘地似乎是這場持續大雨中毛蟹的庇護所,很不好意思地,隨著我們踏過的驚擾,牠們慌忙滾入淺急的水流中,沒什麼把手點。這個鐵路東端及台二丙公路交會的V形谷地,有著水冬瓜、及穗花棋盤腳組成的溪畔林,溪底依稀可見附近小溪重複出現的砂岩頁岩互層的節理,灘地上的橢圓線蕨搭配雨後的小瀑及水潭,會讓人忘了我們旁邊就鄰著一處平原濕地。手網每抄一次都有背甲僅1cm的小毛蟹、體長僅2cm的吻鰕虎和塘鱧,這是洄游動物年幼個體幽閉安全的小天地。
所以,從涵洞出來的時候,更錯愕。
彷彿是時下流行的清水模建築,「歡迎光臨安藤忠雄貢寮美術館…」夥伴戲謔地說。一路走在平滑溪槽中,亂七八糟地想到八堡圳的跑水祭,外面烏秋也忍不住飛撲下來看看溝裡的人在幹嘛,其實矮個子的我們就算想爬出去,也找不到踏腳點離開這一米半牆的圍困。除了兩邊鳥聲喧嘩,溪裡什麼都沒有,除了幾隻毛蟹在兩側長滿草的農田排水口,顯然這裡對牠們來說的確是四通八達的水網,但現在田間比溪中更適宜生活。
其實在今年還未翻新護岸、未刮除植物前的一月,我們見過字紋弓蟹藏匿於草叢基部覓食,也看到溝中居民放了許多蝦籠誘捕毛蟹,顯然那些淤積及因此著生的植物,能為這樣三面光的冰冷帶來一點生機。
農戶阿伯說:這麼「呦」(台語「光滑」之意)哪會有魚?!說起在過去無人工護岸時,應是與濕地融為一體的小溪;但也因平坦淤積雨季溢淹,尤其因過去春雨逢插秧後,秧苗隨著漫出來的水浮起來,再加上還沒北返的雁鴨們來亂,可以想像農人一定急壞了,當然就會敦促使整治為U型水泥槽溝。所幸做好水泥溝後就再沒溢淹了(颱風時的雙溪河氾濫不算),目前相較於這麼小型集水區的低風險,以及大部分河段周遭已沒有農墾利用的現況,這個斷面大得有些突兀。因此如何保留一定自然基質,甚至是靠分段輪流清淤的管理方式,留下起碼的草叢及土砂,讓原需利用這裡移動中水族們仍能暫時藏匿或覓食,應是田寮洋水網保育可以討論的課題。
繼續往下游走,光滑的河道毫無魚蝦可以駐留的角落。好不容易又有個沉砂池,不到一米見方,大隻毛蟹、無齒螳臂蟹、吻鰕虎小魚、長額米蝦,都躲在這,還有從前鄉間水圳無所不在的羅漢魚,這是貢寮諸小溪的第一筆記錄。
還好尾段兩側茂密的次生林及高草叢,尚有琵蟌、珈蟌的飛舞。最後抵達與雙溪河的匯流口,又像出了美術館的後門甬道。前方魚鷹飛過、豆仔魚躍起的寬闊河面,看起來跟小溪的匯流沒有太大的高度落差,但面對這家徒四壁的光滑溪底,洄游魚蝦要上溯的意願恐怕不高。怪不得遇見山邊溝匯流時都躲進去了,讓我們想起之前在北側丘陵坡下沿著截水溝走著,見到沉砂池中住下來的台灣吻鰕虎,數量還比小溪主流多。那天溝邊積水處則是野薑花、水紅骨蛇、鐵毛蕨、穗花棋盤腳組成的沼澤風情,據說以前還有那像劍蘭般高舉著黃花序的紅皮書植物--田蔥,而火車就在背景一列列駛過;溝邊的排遺則告訴我:麝香貓也這麼從山丘俯視這水網。
既然北側田已棄耕成為本地的草澤風貌小旅行主角,那有沒有可能讓原本排水的水路設施,不要這麼著急地把水都截住排走?讓這被丘陵錯綜環繞的無名溪和積水沼澤,回到充滿貢寮原生態的樣貌。在大台北幾乎要絕跡的牛屎鯽、羅漢魚、田蚌、字紋弓蟹、田蔥們將因此得以有落腳,而居民能否再從這別具特色的里山風情畫中,找回童年的記憶來與更多人分享?
這溪雖迷你,但田寮洋水網的價值,就在這些如微血管般的交織,讓水曲折而能滋潤當中小小的生命。
這溪雖迷你,但田寮洋水網的價值,就在這些如微血管般的交織,讓水曲折而能滋潤當中小小的生命。
【主要議題】
a. 底床及護岸過於光滑,無自然基質,排水過快。
b.溪溝中植被及淤泥的定期清除,若能分段保留部分基質,將有利於動物移動間的藏匿。
c.除草劑使用,可望因國土生態綠網計畫改善。
d.鐵路東涵洞以上游有局部自然溪段應列為鐵路第三雙溪橋改建工程的生態敏感區,盡可能保留;部分溪段配合鐵路變更河道或溝渠化,但到台二丙以上間歇維持半自然並連接棄耕積水沼地,建議工程前有較詳細的水域調查,以討論若配合高架是否有恢復河道的可能。(環境如下圖)
(左)無名溪中游臨鐵路處(右)無名溪從台二丙公路往上游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