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1的文章

為河溪做工-周銘泰和他的魚朋友

圖片
保育,是一種行業嗎?還是各行各業的人,在專業上及生活中都能參與呢? 在今年農委會「林業及自然保育有功人士」的表揚大會上,頒發給職業看似與生態完全不相干的 周銘泰 先生。他利用業餘的時間,完成了人們對溪流生態的瞭解基礎而重要的工作——於 2011 年出版《台灣淡水及河口魚類圖鑑》,提供了近 300 種生物角度的河溪指引,降低了讓大家投入溪流關懷的知識門檻; 2020 年增補出版的新書,魚種更增加到 420 種。 我們習慣叫 周銘泰 先生一聲周大,不是因為職位或職權,而是敬佩他對溪流的熱情與貢獻。 周大說:「鰕虎在台灣的多樣性很高,需要保育的要趕快保育下來。也希望透過我的觀察記錄,讓下一代的小朋友還能看到這些物種。」 這本圖鑑為我們打開了新的視野,包含河川溪流裡,不只有我們熟悉的苦花、溪哥、竹篙頭、鯽魚——這些最符合我們記憶中魚類形象的鯉科魚類,其實還有一大類群約佔了7成,他們有著截然不同的身形,利用半鹹淡水河口環境的覓食或繁殖,甚至在河海間洄游成長繁衍的習性。 從小愛魚成癡的周大,覺得台灣是淡水魚的寶庫,然而從以前到現在,看到了淡水魚和牠們家園遭遇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希望為這些淡水魚說些話。 「台灣列入保育的種類只有10種,其實還有很多物種需要維護保育,我的願望就是希望這些物種能有比較好的保護依據,希望下一代的小朋友還能看到這些美麗的魚類。」 而不論是一輩子居住於純淡水環境的魚、或生活史需要鹽分變化的魚、還是利用海陸交界棲地特性的魚類,這些水族共同的寄託都是 健康的河溪 。河溪從山區把石頭砂泥和眾多肉眼看不到的營養鹽,像輸送帶一般送往大海,提供牠們包圍身體交換氧氣的水(如同我們的空氣)、不同生活階段食衣住行育樂所需的家園。也因此,我們人類享有來自河溪的服務,除了現在大家非常有感的水源,還包括健康河溪帶來的生態生產力,包括你餐桌上的漁鮮、路邊攤的蚵仔煎。 溪流給予了人類許多服務,但這生產力正急速下降中… 河溪除了面臨水質污染、因水被大量截走而乾涸、過度水泥化使河水快速流入海無法涵養利用 … … 等課題外,對周大特別心心念念的 兩側洄游 家族而言,台灣更是處於黑潮流域上樞紐般關鍵的生物多樣性熱區,中央山脊往東、匯入太平洋的短急溪流能否被妥善的保護,對台灣是否善盡太平洋島弧上的國際責任更顯重要。因為這些物種很難被歸為島嶼或國界定義的「特有種」,但卻都是這個黑潮海域的 跨國界特